首页 > 资讯 > 上寨村居凤山(精选小说兔子河的新书)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(精选小说兔子河的新书)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
精选小说兔子河的新书
兔子河 著
来源:fqxs 主角: 上寨村居凤山 时间:2023-11-20 01:22:38
小说介绍
长篇小说推荐《兔子河的新书》,男女主角上寨村居凤山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,非常值得一读,作者“兔子河”所著,主要讲述的是:说来话长,要从70年代中期说起,那时候上寨人村里人没有自己的皮影戏,每年过庙会或者逢年过节,都是从天水西南——陇南礼县写来的戏。礼县有一个叫刘班长的老汉,每年给上寨村献上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,他老人家是我们先辈几代人心中崇拜羡慕的“戏神”。农历二月打春之后,村里人就去从礼县刘班长的灯影子戏接来。第...
兔子河的新书第2章 上寨村皮影戏在线免费阅读
皮影戏俗话又称“牛皮灯影子戏,更简洁的叫法是“灯戏。天水秦州上寨人的皮影戏,那是50——80年代这几代人很熟悉的戏。说来话长,要从70年代中期说起,那时候上寨人村里人没有自己的皮影戏,每年过庙会或者逢年过节,都是从天水西南——陇南礼县写来的戏。礼县有一个叫刘班长的老汉,每年给上寨村献上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,他老人家是我们先辈几代人心中崇拜羡慕的“戏神。
农历二月打春之后,村里人就去从礼县刘班长的灯影子戏接来。第一天先是敬神,唢呐锣鼓之声欢笑声,嬉闹声响彻山谷。各种祈福礼仪都预祝新的一年,山区庄稼长势良好,村民健康平安。
白天,皮影戏场搭台在麦场里,那里可是热闹非凡。卖凉粉酿皮的几位老大爷大娘早就准备妥当,卖瓜瓜醪糟的、卖瓜子大豌豆的、卖油饼麻花的,应有尽有。秦安县的货郎哥哥小百货一担,货郎鼓摇上来了,一个称作“七月生的卖醋人毛驴驮上醋桶也来了。
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,打扮的像花喜鹊一样花枝招展。她们口袋里装着一支小蜡笔口红和一个小圆镜子,用的是三毛钱一袋的 “春蕾、“牡丹牌擦脸油化妆品。女孩子爱美,一会儿掏出小镜子照一照。小伙子紧跟时代的步伐,能穿上一条喇叭裤、一件拉链衫,一边倒的风头一梳,溜点头油贼亮贼亮的,那就牛皮得很。
小孩子最爱向大人要上几个盘缠,买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。糖苷是孩子们的最爱,大豌豆、糖果、瓜子、麻子不能少。吃上一个香喷喷的油饼子,吃上一碗滑爽的凉粉啊,辣子抹在嘴角红红的,辣的嘻嘻哈哈的,那就美得不得了啊!那时候东西虽然便宜,拿出来几元钱也不容易,给孩子能给上一元钱盘缠就算多的了,一般都是几毛钱几分钱。有些小孩子要不上盘缠,哭的伤心的泪水像珍珠一样洒落,有的孩子就骗爸妈说要买学习用的本子,大人半信半疑给了盘缠,结果都被小家伙买吃的了。
晚上看戏,不管是爷庙大院子,还是在麦场里,父老乡亲全家老少都来看。黑压压的人群,老一点的带着板凳早早来占位置,基本在靠前台的位置,年轻人根本不占位置,大多挤在后面人挤人的地方,一个个伸长脖子张望着,往前凑着挤着,热闹的很。
我们小孩子看戏更有意思,没有固定位置,满场子跑,最想去的地方竟然钻进戏台子下面一探究竟。开戏不久,有些调皮的孩子就已经钻进台子下面,在刘班长戏班子人员的脚下,大屁股下面,观望着并玩耍着。有时戏班子的人感觉到碍事生气了,一脚就踢到一边去了。虽然疼的叫唤哩,但过一会又钻到下面去了。更有甚者,有时候戏班子成员消化不好,放几个臭气熏天的闷屁,我们也不嫌弃,能忍受,继续待着。唱戏的戏子也是无计可施了,哈哈哈!艾!那时候瓜(傻)的木。
刘班长,外号:刘大口,他的皮影戏深受村里人喜爱。记得开场先是打一阵子干鼓、大锣、小锣、䥽等乐器,之后展示一番吹、拉、弹、奏的皮影曲牌。稍息,皮影人物正式出场,开场白特别慢,说一句以后就不见影子了,要等好久。那时候没电,有一个汽灯,只能听到汽灯发出吱吱的响声。场子里面静悄悄的,没有人吱声。我们好奇刘班长在干什么呢?探进去脑袋一看,原来刘班长和戏班子人员在片川(聊天),一会抽起了水烟锅。不时喝一口从下面递进去的罐罐茶。
看戏的人也分为几个阶层,老年人喜欢看细节唱功,看生丑净旦末人物形象刻画是否入神,听唱功可否流利通畅。青年人喜欢挤在一起,无所谓情节感不感人,台上唱的越热闹,台下感觉越美好。俗话说:“老汉家看戏真看戏,年轻人看戏人看人。我们小孩子看皮影戏最喜欢看打仗的,一晚上就等这一时刻。“张大口(皮影侍卫)闪亮登场,他出来带领一班将士和番子作战,喊着龙套吼声震天。“奥——号好好号!摇旗呐喊着,冲杀着打仗,直杀得天昏地暗。影布上,西番子、红胡子,被戍边中原大将杀得人仰马翻,大胜而归。我们小孩子看的高兴不已,玩得也尽兴,互相还讲述戏里情节呢。
老家人把皮影戏叫灯影子戏,刘班长的戏唱了几年以后,村里好几个有艺术细胞的人也学会了唱戏。什么吹拉啊、弹唱啊,一应都会,于是组建了自己村的戏班子。班长是王双成爷,成员有赵引周、王克俊,王继忠、严连成、严记选、王西宗、严堆才、王继书、严应菊、严立春、孙应巧等人。
上寨村皮影戏鼎盛时期应该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,那时候逢年过节,逢会必唱。大家凑份子过会敬神敬礼心倒也不错。但随着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的普及,信息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,皮影戏的命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。接受外界多元文化的年轻人,甚至中年人都慢慢不喜欢看皮影戏了,因为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。皮影戏日益萧条,逐渐失落。新世纪2009年本人出差回家,刚好村里过庙会唱皮影戏。因勾起儿时回忆,兴致勃勃的跑去看戏。爷庙皮影戏已经开唱了,怎不见有几个人来看戏,几个小孩子在场子跑来跑去玩儿。我想是不去早了没人来,结果从头到尾,戏台子里面的戏子声嘶力竭的高调演唱,一直没有人来看戏。按说村里打工的人也回来在家,怎么不来看戏呢。村的戏班子的几个老戏子唱的不错,并且还一直在幕布上操作着皮影。我疑惑问父亲何故?答曰:以前那人山人海看戏的场景早就黄鹤一去不复返了!现在村里过会就是走个过场,根本没人来看戏了。时过又几年,再去探亲,春节期间竟然连走过场都不走了,原因是皮影戏没人看了,戏班子成员也不愿意唱了,干脆组织不起来了。 皮影戏也只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,前几天微信上看到邻村石泉村过会的皮影戏现场,竟然连一个观众都没有。唉!真是世事变了,皮影戏的辉煌不再,老戏子情何以堪?老戏迷们只能在自家里自娱自乐了。据了解,甘肃庆阳申报了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项目也算一件幸事。天水的皮影戏曾经盛行辉煌一时, 时过境迁,人生如戏,如今现状也是青黄不接。衷心祝愿上寨村皮影人不忘初心,像戏中“唱大口一样,不但大喊龙套、而且投身艰苦卓绝的奋斗中,借助兴盛文化艺术之东风,再创昔日之辉煌。
小说《兔子河的新书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为您推荐
小说标签